2021年2月22日,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的屏幕畫面。
新華社記者 張 鋮攝
2012年9月13日,埃及抗議示威者與警方在開羅的美國駐埃及使館周圍爆發(fā)沖突,至少16名示威者和14名軍警受傷,十幾人被捕。
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攝
2003年的格魯吉亞“玫瑰革命”、2004年的烏克蘭“橙色革命”、2005年的吉爾吉斯斯坦“郁金香革命”、2011年的亞非地區(qū)“阿拉伯之春”、2014年的烏克蘭“二次顏色革命”……冷戰(zhàn)結束以來,美國在全球多地策劃推行“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”,為輸出“美式價值觀”忙個不停。
在歐亞國家導演“顏色革命”,在拉美地區(qū)推行“新門羅主義”,在亞非地區(qū)遙控“阿拉伯之春”,在世界多地搞“和平演變”……除了直接發(fā)動軍事行動展示“硬拳頭”,美國還熱衷于輸出“美式價值觀”,助推“顏色革命”,大搞文化滲透,企圖羅織以“普世價值觀”為名的關系大網,捍衛(wèi)美國霸主地位。然而,美國的如意算盤沒打成,反而給全球多國帶來混亂和災難。
誰在操控多國“顏色革命”?
干涉內政更迭政權,美國黑手無處不在
自冷戰(zhàn)結束以來,“顏色革命”在全球多地持續(xù)發(fā)生。深扒這些“顏色革命”的幕后勢力,總能發(fā)現美國無處不在的黑手。
在歐亞國家,美國熱衷煽動“顏色革命”。2003年底,美國以議會選舉計票“舞弊”為由,逼迫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辭職,扶持反對派薩卡什維利當選總統,即“玫瑰革命”。2004年10月,美國炮制烏克蘭大選“舞弊”丑聞,煽動當地青年上街游行,扶持尤先科在重新選舉中當選總統,即“橙色革命”。2005年3月,美國煽動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抗議議會選舉結果,最終演變成騷亂,總統阿卡耶夫被迫逃亡并宣布辭職,即“郁金香革命”。2020年10月,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里什金表示,美國正計劃在摩爾多瓦掀起“顏色革命”。對外情報局在聲明中指出,美國粗暴干涉俄羅斯周邊對俄友好國家的內政,比如在白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,美國影響了總統選舉后的局勢,下一個目標是摩爾多瓦。過去10年間,美國入侵了20多個國家或策動了有關國家政權更迭,多次介入與操縱中東歐、中亞以及西亞北非一些國家的“顏色革命”。
在拉美國家,美國大肆推行“新門羅主義”,支持政變,扶植代理人,干預當地政局。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,拉美地區(qū)軍事政變頻仍,背后多有美國的影子。在1964年的巴西軍事政變和1973年的智利軍事政變中,美國予以公開支持,以推翻拉美左翼政權。美國還曾在智利、巴拿馬、尼加拉瓜、多米尼加等多個拉美國家扶持親美代理人,通過提供資金、情報和武器、負責軍事培訓等手段幫助他們影響政局甚至上臺執(zhí)政。2021年4月,英國《晨星報》文章解密外交文件顯示,美國和英國為獲得金屬鋰資源,參與策劃了玻利維亞的軍事政變。在玻利維亞爭取社會主義運動主席、總統莫拉萊斯被迫辭職后,英國駐玻大使館支持了玻利維亞新政權。政變后,玻利維亞發(fā)生極端暴力事件。
在西亞北非地區(qū),美國導演“阿拉伯之春”。2010年12月17日,突尼斯商販穆罕默德·布瓦吉吉之死引發(fā)突尼斯“茉莉花革命”,由此引發(fā)沖擊整個中東的“阿拉伯之春”。革命運動浪潮隨后波及埃及、利比亞、也門、敘利亞、阿爾及利亞、蘇丹、巴林、沙特阿拉伯、阿曼、伊拉克、毛里塔尼亞、約旦、摩洛哥、科威特、黎巴嫩等國,使得突尼斯的本·阿里、埃及的穆巴拉克、利比亞的卡扎菲、也門的薩利赫等政治強人退出歷史舞臺!鞍⒗骸敝,美國扮演著幕后操盤手的重要角色。2011年,羅恩·尼克松通過《紐約時報》披露,就在美國向外國軍事計劃和反恐戰(zhàn)事投入數十億美元的同時,少數由美國政府資助的核心組織正在“專制的”阿拉伯國家推廣民主。參與中東動亂的若干組織和個人曾從美國的“國際共和研究院”“國際民主研究院”和“自由之家”獲得培訓和資助。
美國操縱干涉他國內政、策劃政權更迭的做法由來已久。美國《外交》雜志網站2020年6月刊發(fā)題為《當中情局干涉外國選舉——美國現代秘密行動始末》的文章指出,美國中情局秘密操縱意大利1948年大選,成為美國此后在諸多國家開展行動的“模板”。從智利到圭亞那再到薩爾瓦多,中情局盯上全球各地的選舉。其中,美國或直接操縱選票,或操縱輿論,全都旨在對選舉結果施加影響。美波士頓**副教授奧羅克在《隱蔽的政權更迭:美國的秘密冷戰(zhàn)》一書中寫道:僅在1947年至1989年的42年間,美實施了64次隱蔽的政權更迭行動和6次公開行動。
美國怎樣“推銷”價值觀?
給錢給人給技術,表面功夫有一套
“把人們塑造成我們需要的樣子,讓他們聽我們的。只要把腦子弄亂,我們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,并迫使他們相信一種經過偷換的價值觀念!鼻懊绹醒肭閳缶志珠L艾倫·杜勒斯曾公開點明美國價值觀輸出的核心要義。
“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人權等思想,原本是人類社會所共同追求的目標。美國將這些思想與符合美國利益的特定治理模式捆綁在一起,夾帶私貨,打包兜售,把它作為一種推行外交政策的技術工具在全球應用!睆偷**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說。
經濟支援、技術支持、策略培訓……為了讓“美式價值觀”在其他國家“落地生根”,美國準備了系列配套舉措。
馬來西亞《新海峽時報》報道稱,美國在編制爭取影響力的預算方面是慷慨的。這種影響力預算的相當大一部分被用于“購買”媒體宣傳。美國政府不會四處走動向這家或那家媒體公司發(fā)放支票,而是通過所謂的“獨立”機構做這樁事情。“國家民主基金會”和“自由之家”就是兩家這樣的機構。
英國作家弗朗西斯·桑德斯在2001年出版的《誰承擔后果——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文化冷戰(zhàn)》一書中揭露,在享有盛譽的美國基金會所提供的700項補助中,有50%來自中情局。這些基金會支持他國社會精英、留學生等訪美學習,挑選和扶持符合美國利益的“意見領袖”,培訓“街頭政治”策略。
2011年,美國發(fā)布的《網絡空間國際戰(zhàn)略報告》中確認執(zhí)行“網絡外交”路線,將互聯網作為傳播美國價值理念的重要陣地。同年,英國《衛(wèi)報》揭露美國軍方研制軟件操縱社交網絡,一名美軍可以擁有10個馬甲,以各種虛假身份出現在網絡上,在其他國家制造親美的網絡輿論。據布魯金斯學會統計,從2008年到2012年,美國國務院在自由網絡相關活動上花費將近1億美元,其中就包括支持臭名昭著的“影子互聯網”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