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悉尼5月18日電 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即將展開亞太之旅。不過,據(jù)出訪前夕白宮緊急發(fā)布的“通知”,此行僅保留在日本廣島出席七國集團(G7)峰會一站,取消原定對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和澳大利亞的訪問。
從號稱百年來美國總統(tǒng)對巴新的首次訪問,到澳方精心籌備的所謂美日印澳“四邊安全對話”年度峰會,都遭美方“拆臺”。而美方自我辯解的理由是——拜登還得回華盛頓同共和黨繼續(xù)博弈債務上限危機呢。
在外交舞臺上如此隨意“放鴿子”,再度將美國政客的“內(nèi)心戲”暴露無遺:交友誠可貴,攪局價更高,若為黨爭故,兩者皆可拋。
4月24日,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在首都華盛頓白宮出席活動。新華社發(fā)(亞倫攝)
美國:外交組合拳“自打臉”
用澳大利亞前情報局負責人理查德·莫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話說,在亞太外交舞臺上,“露臉是成功的一半”。
從赴太平洋島國巴新“刷存在”、給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交流合作“添堵”,到加緊拉攏日印澳搞“小圈子”,拜登政府原本精心設計的一套亞太之旅組合拳,現(xiàn)在就剩下對自己信譽的“自打臉”了。
2022年5月24日,在日本東京,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、印度總理莫迪、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(從左到右)在美日印澳“四邊機制”峰會的歡迎儀式上交流。新華社記者張笑宇攝
延宕多天的美國債務上限危機懸而未決,距最早6月1日違約“大限”越來越近。拜登16日在白宮同國會參眾兩院兩黨領袖就債務上限問題面對面談判,隨后在參加“美國猶太裔傳統(tǒng)月”慶祝活動時,主動提到縮短出訪行程的“題外話”,稱自己提前回國是為抓緊最后一點時間談出避免債務違約的方案。
作為“補償”,拜登致電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,邀請后者“于雙方認可的時間”訪問美國;另據(jù)白宮新聞秘書發(fā)布的聲明,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總理馬拉佩的團隊僅被告知拜登行程有變。
白宮口中如此重要的“債務上限危機”談判,只不過是華盛頓長演不衰的政治鬧劇。近些年來,隨著美國政治極化日趨嚴峻、社會日益撕裂,美國政客頻頻將債務上限問題用作黨爭籌碼,甚至不惜造成美國政府停擺、引發(fā)全球市場波動。
澳大利亞:臨場被美國“拆臺”
接到美方“通知”后,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不得不“大度”表態(tài)稱,反正自己在G7峰會期間也能見到拜登,看看四國領導人有沒有時間也坐下來聊聊。
阿爾巴尼斯17日宣布取消四邊峰會。18日,他在接受當?shù)孛襟w采訪時又再度打圓場說,因美國國內(nèi)政治因素導致拜登無法訪澳,原本的四邊峰會將“降格”為G7峰會的“邊會”,“我們會想辦法保證能在廣島把會開成”。
不過,對原本正緊鑼密鼓地準備這場四邊峰會的澳大利亞,也只能打了牙往肚里咽。
澳大利亞反對黨黨首彼得·達頓批評說,拜登說不來就不來“令人失望”,凸顯“美國國內(nèi)政治現(xiàn)實”。
澳大利亞第一大報《澳大利亞人報》發(fā)表社論說,拜登取消訪問失去了同亞太地區(qū)盟友加強關系的機會,讓盟友們失望了。而拜登為了競選將其國內(nèi)政治的重要性置于外交事務之上,“并不令人意外”。
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一篇報道標題更直白——《拜登的債務上限之戰(zhàn)如何搞砸阿爾巴尼斯的國際大事》。
這篇報道評論道:“看起來就要搞定了。美國總統(tǒng)的直升機也已送到了悉尼機場。突然,阿爾巴尼斯被拆臺了,美國總統(tǒng)告訴他不來了,這讓‘四邊機制’會議陷入混亂。美國國內(nèi)政治一如既往地壓倒了外交事務。”
這篇報道還進而指出,白宮再煞費苦心強調(diào)“四邊機制”是美方“優(yōu)先事項”,也架不住他們臨時取消會議對這個機制聲望的打擊。
巴新:對美方信譽的打擊
據(jù)此前披露的行程,拜登原本打算在G7峰會和“四邊機制”峰會之間,在巴新“轉(zhuǎn)場”,停留約3個小時,計劃同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們會面。
這是2018年11月10日航拍的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首都莫爾茲比港。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
“南太島國之前常常抱怨不受西方國家重視。拜登此訪原本想展現(xiàn)出美國對這一區(qū)域的重視!卑托率パ源髮W國際關系學者貝爾納·耶喬拉告訴記者。
澳大利亞資深外交記者丹尼爾·弗利頓為澳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撰文,認為巴新已為美國總統(tǒng)來訪做好了準備,而且拜登停留也不過幾個小時,這樣也取消難免令人有“揮之不去的被冷落感”,會讓太平洋地區(qū)感到“丟臉”。
路透社援引太平洋島國問題專家米哈依·索拉的話說,“太平洋島國領導人一直對美國所謂‘重新接觸’的能力持懷疑態(tài)度”,拜登此次取消訪問“對美國在該地區(qū)的信譽又是一次打擊”。
其實,不少巴新民眾在社交媒體上對拜登原本的訪問計劃也頗有“微詞”。有人說,“西方國家一肚子壞水,我們已經(jīng)看夠了”。(記者:郝亞琳、王琪、鄧仙來、孫浩;編輯:閆珺巖、李雪笛、杜逾舸、王豐豐)